孩子的康复教育,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。0-6岁作为孩子的黄金干预期,早期干预的质量,决定着孩子的成长高度。 1987 年,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Lovaas博士的研究成果显示,孩子每周保证正确干预 40 小时,持续 2 年以上,才能获得好的康复效果。随着康复行业的发展和研究深入,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:孩子的康复干预需要机构和家庭的共同参与。2020年,美国儿科协会(AAP)《孤独症指南》时隔12年后首次更新,也证明了这一点,表示早期、密集和纳入家庭参与的干预模式,才是有效的干预模式。 自此,“家校共育”成为了继“专业、早期、密集”后的第四个决定康复效果的关键词。 但相较成熟的机构干预,对家长来说,家庭干预真的太难了,家长总面临着专业背景不足、实施能力不够、干预无从下手、咨询无门等满地荆棘,这让家长们异常灼心。 为解决这些问题,让家庭干预更简单。北大医疗脑健康与中科院计算所所属企业中科物栖,经过两年的研发,推出了针对孤独症儿童能力发展提升的智能家校干预工具——嗨小保。 &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