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,可以找谁寻求帮助?


写在前面
作为家长:假如孩子有了心理问题,是要寻求学校心理老师帮助?还是找心理咨询师?还是抓紧挂个号去医院找精神科医生?
作为心理工作者:如果有孩子过来咨询,我能解决他的所有问题吗?不能解决的时候我要去求助谁?或者推荐家长去哪儿寻求帮助?
我们在做心理工作的时候,要很明确工作界限,如果我们的工作对象超出了我们的工作能力范围,那么这时候我们就不能够很好的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。
弄清楚心理工作者包含哪些人员
在理清心里工作界限之前,首先要清楚心理工作者包括哪些人员?
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
工作对象以正常学生为主,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人员被称为辅导员或是心理教师。
2 心理咨询
工作对象被称为来访者或求助者,主要帮助来访者解决某些发展方面的心理困扰或轻、中度心理问题,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被称为心理咨询师。
3 心理治疗
工作对象被称为患者或病人,指患有严重心理障碍或严重心理问题的人。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被称为心理医生和精神病医生。
清晰识别来访者心理健康程度
理清工作界限的第二步是清晰的识别出来访者的心理健康程度。
❖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:
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:世界卫生组织(WHO)在宪章里对健康的定义是:“健康是一种身体上、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,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,具体包括以下10大方面:
①有足够充沛的精力,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。
②处事乐观,态度积极,乐于承担责任,事无巨细不挑剔。
③善于休息,睡眠良好。
④应变能力强,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。
⑤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。
⑥体重得当,身材均匀,站立时,头肩、臂位置协调。
⑦眼睛明亮,反应敏锐,眼睑不易发炎。
⑧牙齿清洁,无空洞,无痛感,齿龈颜色正常,无出血现象。
⑨头发有光泽、无头屑。
⑩肌肉、皮肤有弹性。其中前四条为心理健康的内容,后六条则为生物学方面的内容(生理、形态)。
▼不同场景下心理工作者的工作对象及工作内容▼
❖学校心理教师
❖心理咨询师(校外/社会心理咨询机构)
❖心理医生
当下,很多心理从业人员在做着不该做的事情,这是不可取的,也不利于来访者更好的解决心理问题。